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MH-53與CH-53



本文刊登於《軍事連線》十五期,文係節錄。







加入圖片
美國海軍陸戰隊擁有自己獨立的空中武力,在亞洲主要是海軍陸戰隊第一聯隊(MAW-1)。第一海軍陸戰隊航空聯隊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部隊麾下,旗下有第十二(MAG-12)、第二十四(MAG-24)、第三十六(MAG-36)等三個大隊,其駐地分散於夏威夷的卡那歐宜灣(Kaneohe Bay)美國海軍航空站、沖繩的普天間基地、以及日本岩國的岩國基地。
十二大隊駐地為日本岩國,麾下包括第二四二全天候打擊戰鬥機中隊(VMFA(AW)-242)F/A-18D中隊,第十二後勤中隊,以及二一二打擊戰鬥機中隊,使用F/A-18C,後者已轉入訓練狀態,未來將換裝F-35C。
二十四大隊駐地在卡那歐宜灣,下有三個中隊,即三六二(HMH-362)、三六三(HMH-363),以及四六三(HMH-463)三個重型直升機中隊,這三個重型直升機中隊均操作CH-53D直升機,目前有四六三中隊駐於普天間。在海軍陸戰隊的KC-130J抵台後,原本媒體曾猜測美軍支援的直升機也會是從普天間起飛,因普天間距離台灣約六百餘公里,抵台時間約為三小時餘,不過CH-53D並不是美軍「最重的直升機」,不是馬總統早先要求的「超重量級」直升機。美國海軍陸戰隊另有操作CH-53E的單位,但不屬於第一聯隊。
三十六大隊下有三個中隊,其中二六二(HMM-262)及二六五(HMM-265)兩個中型直升機中隊現用的CH-46D海騎士(Sea knight)直升機,未來將會由CV-22汰換,二六二中隊在二○○五年時曾部署在艾塞克斯號(USS Essex, LHD-2)兩棲突擊艦及麥克亨利堡號船塢登陸艦(USS Fort McHenry, LSD-43)上,支援二○○四年南亞海嘯後蘇門答臘外海的救災任務,在一月至二月間的救災任務上,該中隊一共運送四十九萬磅的食物及飲水上岸賑災,因此對駐亞洲美軍來說,人道救援任務是駕輕就熟的。
這次來台的主角是三十六大隊麾下第一五二空中加油運輸中隊(VMGR-152)的KC-130J,駐地在普天間基地,這支中隊原來使用機型為KC-130F,主要任務為運輸及空中加油,目前該型機已開始由KC-130J替換,機翼下除了兩具油箱外,還可在翼端裝置兩具浮錨式加油管,負責為海軍陸戰隊的戰機如F/A-18、AV-8B以及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八月十六日飛抵台南運送物資的就是該單位的飛機,機尾識別碼為QD。
KC-130J改用勞斯萊斯(Rolls-Royce)AE 2100 D3渦輪軸發動機,以及以複合材料製造的道提(Dowty)R391六槳葉彎刀式螺旋槳,與C-130H相比,前者航程增大百分之四十、最大速度增加百分之二十一,短場起降距離減少百分之四十一,同時C-130J採用數位化玻璃座艙,不但減輕機員負擔,也可將機員數減至二名。除了海軍陸戰隊之外,美國空軍及特戰司令部也是C-130J的客戶。
駐嘉手納的美軍中,百分之六十是海軍陸戰隊,普天間佔宜野灣市面積達百分之二十五,是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過去曾有人提及萬一台海發生戰事,這支前進部署的海軍陸戰隊具有重要意義,但因當地居民抱怨該基地噪音多年,另在二○○四年一架CH-53D墜毀在沖繩國際大學校園內,引起渲然大波。一九九八年開始,美日兩國開始討論普天間機場的遷移問題。在二○○六年時,日美兩國達成協議,將海軍陸戰隊移往關島,日本將負擔部分遷移費用。
美國海軍第十四空載水雷反制中隊
應馬總統的請求,美國海軍派遣丹佛號兩棲船塢運輸艦(USS Denver, LPD 9)前來台灣實施人道救援任務。丹佛號兩棲船塢運輸艦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母港在日本佐世保港,是美國海軍前向部署的兩棲作戰兵力的一部分。該艦與艾塞克斯號兩棲突擊艦(USS Essex, LHD 2)七月時赴澳洲參加美國與澳洲每兩年一次的「護身軍刀二○○九」聯合演習(Talisman Sabre 2009),該演習目的在強化美國與澳洲間軍事協調能力。演習結束後丹佛號在返日途中停靠琉球時,被派遣前來台灣執行人道救援任務。運送食物、飲水及物資等前往災區。隨該艦前來的直升機單位包括第十四空載水雷反制中隊(HM-14),以及第二十五直升機戰鬥中隊(HSC-25),分別操作MH-53E重型直升機,以及MH-60S運輸直升機。
美國海軍共採購四十六架MH-53E,分屬三支直升機單位,包括第十四及第十五空載水雷反制中隊、及第四戰鬥支援直升機中隊(HC-4)。第十四空中水雷反制中隊(HM-14)原駐地在日本岩國海軍陸戰隊航空站,該中隊是美國海軍駐亞洲地區最「重量級」的直升機單位,暱稱為「前鋒」(Vanguard),原來駐地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使用機種為MH-53E「海龍」(Sea Dragon)重型直升機。  第十四空中水雷反制中隊成立於一九七八年五月,接收八架由第十二中隊轉移過來的RH-53D,以及越戰時著名的阿爾法空中反水雷小組,是第一支獨立的空載水雷反制中隊(Airborne Mine Countermeasures, AMCM)。






































由於莫拉克颱風災區道路中斷,重型機具無法進入災區,莫拉克風災後馬總統曾向國外要求提供能吊掛重物的直升機,美方及中國都嚮應了這項呼籲,但因政治考量沒能讓中國的Mi-26來台,即使該機屬民間公司操作。在可以吊掛十噸以上的大型直升機中,除了舉重能力幾達二十噸的Mi-26外,西方國家中以美國塞考斯基廠的H-53/S-80系列直升機為最大,不過還是比Mi-26略小一號。
H-53是西方世界最重型的直升機,廣泛在美國空軍及海軍直升機單位使用中,美國空軍使用的CH-53/MH-53系列直升機,主要用於戰鬥救援,以及特戰任務,被稱為「超級歡愉綠巨人」(Super Jolly Green Gaint)。MH-53J「歡愉綠巨人」,原用來取代HH-3,從二○○八年開始由CV-22汰換。CH-53E/MH-53E則是CH-53D的改良型,使用三具通用電氣的T64-GE-406發動機,最大酬載可達十四噸以上,為CH-53D的一點八倍。CH-53E可以吊掛海軍陸戰隊各型重裝備,包括LAV-25輪型裝甲車、M198 一五五公厘榴砲、除了C-130以外的其他海軍陸戰隊飛機。MH-53E則是CH-53E的衍生型,主要任務是運輸,以及空中水雷反制,MH-53E是第一種專為水雷反制作戰設計的飛機,機上配備精確導航系統,可在雷區進行導航,同時機側兩邊油箱加大,具更大的燃油裝載能力,不進行空中加油時航程可達六百五十浬,以便延長掃雷作業的時間。
由於CH-53系列直升機使用年限已長,美國海軍計畫以CH-53K替換,該型機正由塞考斯基發展中。美國軍方航太市場最近連連被歐洲攻下,要不是國防部裁減預算,連美國總統專用的「海陸一號」都被要換成EH-101,但重型直升機仍是美國本土航空工業的獨門密技。我國海軍陸戰隊多年前曾希望向美國採購該型直升機,做為空中掃雷之用,但未獲美方同意。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波斯灣上空的惡貓 VF-31雄貓人中隊





(本文刊登在亞太防務2008年10月號上)
 雄貓人中隊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中最後一支轉換為F/A-18E超級大黃蜂的艦載機中隊,2006年9月在美國本土除役後,雄貓人中隊便開始轉換為F/A-18E,並改變番號為31艦載打擊戰鬥機中隊(VFA-31)。
 雄貓人中隊是美國海軍航空兵力中歷史第二悠久的戰鬥機中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五年,VF-1B「射星中隊」正式成軍,當時最早使用的飛機是波音F-4B-4,一種性能優異的雙翼艦載戰鬥機,陸軍航空隊所使用的稱為P-12,但當時已是單翼機的世代。





輝煌的作戰紀錄
 VF-31的著名標記「菲力貓」被漆在美國海軍戰機的歷史也是一樣古早,自一九二九年開始就被漆在VB-2B雙翼機上。一九三七年,「射星」改番號為VF-6,機種也轉換為格魯門F3F-2,一九四三年時VF-6與VF-3交換番號,呼號也改為「菲力貓中隊」,同時機種也轉換成F6F「地獄貓」(Hellcat),因為這兩個中隊都用菲力貓當吉祥物,使得兩中隊為雙包事件爭吵達三年之久。一九四六年,VF-3變成VF-3A,機種改成F8F-1「熊貓」(Bearcat),VF-6則被解散,雙包事件落幕,VF-3A終於獲得官方認可,獨佔菲力貓的呼號及吉祥物。
  VF-3A在一九四三至四四年間配賦在卡波特號(CVL-28)輕航艦上時,曾創下擊落一百六十五架日機的紀錄。一九四八年,VF-3A改番號成VF-31,呼號也改成「雄貓人」(Tomcatter),並改用F9F-2「美洲豹」式(Panther)戰機,也是該中隊第一種噴射機。從一九五二到一九五七年,VF-31使用F2H「女妖」式(Banshee)戰機,F2H是從FH-1「幽靈」式(Phantom)改良而來,不過在一九五○年代已無法和MiG-15等蘇聯戰機對抗。一九五七年時VF-31再轉換為海軍的新一代戰機F3H 「惡鬼」式(Demon),一直用到一九六二年。
F3H後來改稱F-3B。兩年後,機種再度轉換為F-4B幽靈二式(Phantom II)戰機,兩年後再度轉換成更新的F-4J,直到一九八一年,F-4其實源於F3H-G/H計畫,原來是單座機,後來變成雙座機,稱為F-4A,第一種海軍服役型則是F-4B,F-4J是強化對地攻擊能力的改良型。
雄貓人中隊曾配賦的航艦包括蘭格利號(USS Langley, CV-1),列基辛頓號(USS Lexington, CV-2),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6),當時適逢珍珠港事件、威克島之役、中途島之戰、瓜達康那爾島之役,以及東索羅門島等著名戰役。一九八○年VF-31結束在沙拉多加號(USS Saratoga, CV-60)上長達二十四年的服役歷史,也是美國海軍中隊在同一條航艦上服役的最長紀錄。
雄貓人中隊的足跡從朝鮮半島到中南半島,幾乎打遍冷戰時代世界上所有區域衝突。一九七二年,雄貓人中隊在使用F-4J幽靈二式期間,曾在北越擊落過MiG-21,是美國海軍唯一一個曾在二戰、韓戰及越戰均創下擊落紀錄的中隊。






VF-31與F-14
 一九八二年雄貓人中隊由F-4換成F-14A,名符其實地開始飛「雄貓」式戰機,F-14搭配AN/AWG-9射控雷達,加上長程的鳳凰飛彈,是海軍革命性的艦載防空武力。VF-31換裝F-14後的第一次任務,是在甘迺迪號航艦上,一九八三年,VF-31在南地中海及北非沿岸執行巡邏任務。VF-31在黎巴嫩及敘利亞上空支援多國和平任務時,常遭敘利亞的地對空防空飛彈攻擊,當然要擊中飛得又高又快的F-14,機會是微乎其微。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兩架F-14遭到SA-7飛彈攻擊,雖然這兩架F-14安全飛返甘迺迪號,不過此舉立即遭到美國海軍報復,甘迺迪號及獨立號隨即派出攻擊機摧毀防空飛彈陣地。
 一九八五年,VF-31改派遣至福瑞斯特號(USS Forrestal, CV 59)號航艦上,與VF-11中隊搭擋。福瑞斯特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真正的現代化大型航艦,一九九二年福瑞斯特號退居二線,取代列基辛頓號成為訓練航艦,VF-31及VF-11便同時回到美國本土,由歐西安納調至密瑞瑪海軍航空站,在此轉換機種為F-14D「超級雄貓」,並改配賦至卡爾文生號核子動力航艦(USS Carl Vinson, CVN 70)上。一艘航艦有兩支F-14中隊,是當時美國海軍聯隊的標準編制。
 同年,VF-31有數架被派回密瑞瑪老家,參加流沙九七演習,該演習為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演習中將大部分使用實彈,F-14D的參演項目包括在一次航程中投擲所掛的四枚兩千磅炸彈。眾所周知,F-14在海軍航空部隊中主要的任務是艦隊長程防空,雖然F-14具有對地打擊能力,但之前海軍從未運用過。
 一九九六年,VF-31二度部署至太平洋,配賦在卡爾文生號上(USS Carl Vinson, CVN 70),在阿拉伯灣執行伊拉克南部領空的南方監視及沙漠打擊行動。一九九八年隨第十四艦載戰鬥機聯隊一同配賦於林肯號航艦(USS Abraham Lincoln, CVN 72)號上,再度回到伊拉克執行南方監視任務。
 二○○二年七月,VF-31支援對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動,又再一次回到伊拉克領空支援南方監視行動,在伊拉克自由作戰中,VF-31首度執行夜間攻擊巴格達的作戰,共投下二十三萬磅彈藥,對巴格達及在南方地區直接支援盟軍作戰中的目標蒐獲及摧毀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七,也創下空中作戰史上最高摧毀率紀錄。
 在其漫長的服役史上,VF-31曾獲得大西洋艦隊的戰鬥機中隊最頂尖的「E」榮譽,以及海軍操作安全的「S」獎章。二○○四年VF-31回到歐西安納,並隨著第十四艦載機聯隊(CVW-14)部署至史坦尼斯號(USS John C. Stennis, CVN 74)上,再度來到西太平洋,成為太平洋艦隊中最後的F-14單位。
 由於F/A-18E/F生產及換裝進度順利,美國海軍將F-14退役時程提前,VF-31改調至大西洋艦隊的第八艦載機聯隊,與VF-213成為美國海軍最後的F-14D中隊,這兩支最後的F-14D中隊,在二○○五至○六年間被部署至羅斯福號上,這是F-14三十年服役生涯最後一次的作戰部署。至二○○六年二月七日VF-31的F-14最後一次著艦為止,VF-31及VF-213在支援伊拉克自由行動中總計出動一千一百六十三架次,飛行總時數達六千八百七十六小時。
 二○○五年VF-31及VF-213結束隨著羅斯福號在阿拉伯灣六個月的部署期回到歐西安納航空站。接著VF-213在二○○六年四月開始換裝F/A-18F,VF-31成為美國海軍最後一個操作F-14的單位,直到二○○六年九月退役時止,結束了F-14在VF-31服役超過三十年的歲月,從二○○六年十月開始轉換為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並將於二○○八年部署在羅斯福號航艦上。
歷經七十年的歲月,菲力貓標誌繼續漆在VFA-31的F/A-18E垂直尾翼上,這個卡通圖案來自一九二○年代的著名卡通菲力貓(Felix The Cat),是比米老鼠還早出現的卡通明星,漆在VF-31機身上的菲力貓,還推著一枚舊式的球形炸彈奔跑,大概是美國海軍歷史最悠久的吉祥物。



  • F-14的精確打擊能力及作戰紀錄
     雖然F-14配備偵測距離達三百公里以上的AWG-9雷達,但這並未為其帶來好處。一九九一年的沙漠風暴作戰中,按照當時的接戰規則,所有可以發射視距外飛彈的戰機必須在其飛彈能夠發射前確認前方沒有友機在射程範圍內,當時僅有空軍戰機可以解決接戰規則所要求的所有規範,F-14的系統及軟體無法解決與接戰規則的規定搭配,必須由空軍的E-3協助其識別,使得與伊拉克空軍空戰的機會全由空軍的F-15鷹式戰機包下。
     後來的F-14D配備更先進的AN/APG-71雷達,並具有全天候對地打擊能力,美國海軍原準備採購一百二十七架F-14D,並將現役的四百架F-14A及B經延壽及升級至F-14D水準,不過因預算縮水,F-14D只生產了三十七架,升級的更只有十八架。
     在F/A-18服役前,F-14一直是美國海軍唯一的戰鬥機。F-14發展之時,格魯門為該機保留了投彈能力,但這並不在海軍需求清單中。若無精確打擊能力,F-14實在不是一種適合的戰鬥、打擊雙任務機種。由於單一任務機種有整批遭淘汰的威脅,美國海軍尋求以莢艙方式為F-14追加A-6所無的精確打擊能力,以延長其服役年限。一九九四年時,在有限的預算支持下,海軍選擇了空軍為F-15E及F-16所配備的AAQ-14莢艙,並為類比式的F-14及數位的AAQ-14進行整合。
     VF-31在一九九七年回到歐西安那,開始配備LANTIRN莢艙。和美國空軍不同的是,F-14僅配備AN/AAQ-14目標定位莢艙,但加上慣性導航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改稱為AAQ-25。有二百一十架F-14(包括A、B及D型)接受改裝,具備加掛LANTIRN的能力,較後期改裝的F-14則更具備投擲JDAM的能力。不過因AAQ-25成本太高,美國海軍只買了七十五具,一般都掛在第八站位的掛載點上。
     F-14的這項改裝在伊拉克自由作戰中變成不可或缺的能力。長程的F-14經常為友軍提供必要的空中管制及導引任務。在伊拉克作戰時,有一項特種任務,支援的飛機必須能長距離執行任務、提供精確打擊能力,並支援前進空中管制任務,F-14採雙機員配置,可以執行空中前向空域管制(Forward air control airborne missions, FAC(A)),後座可專心監控空中狀況並導引僚機開火。
     在使用快速戰術影像系統時,F-14可以快速將LANTIRN捕捉到的數位影像傳輸到另一架F-14,或是戰場指揮官。這些影像可以讓另一架戰機做立即攻擊之用,或是損壞評估,或即時目標標定,或提供其他武器做精確攻擊之用,而LANTIRN上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以供做導航之用,也可用來標定目標,重設以提供其他飛行員或地面管制員,在此項秘密特種任務中,衛星定位能力特別重要。這些都是改良後的F-14具備的能力,使得F-14支援此任務當之無愧,有五十架F-14被派遣在陸地協助特種作戰。
    當時海軍偏愛的兩種雙座機:F-14及F/A-18F,都可以執行前向空中管制任務。但F-14所掛載的LANTIRN系統比F/A-18的NITEHAWK莢艙更先進,使F-14有更大的優勢。此外F-14可以比F/A-18E/F飛得更快且更遠,通常在一趟800哩來回的航程中,F-14僅需一個半至二個小時,無需空中加油。
     伊拉克自由作戰是F/A-18F第一次作戰部署,這批大黃蜂均部署在尼米茲號(CVN-68)航艦上,但對那些沒有配賦雙座超級大黃蜂的航艦,F-14的雙座配置、LANTIRN莢艙及長航程,便成為戰場指揮官在派遣戰機時的首選。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2008年8月30日空軍官校開放

空軍官校在八月三十日開放校區讓民眾參觀,,並安排空中戰力展示及雷虎小組表演。除了慶祝空軍「八一四」勝利七十一週年外,今年也是空軍官校創校七十九週年校慶,本次開放活動由校長唐齊中少將主持。雖然天氣炎熱,參觀民眾看到空軍健兒展示高超飛行技術,頭雖頂著南台灣的豔陽,仍然興奮不已。

為了使國人更進一步了解空軍戰力,空軍官校特別安排包含F—16戰機、雷虎小組AT—3教練機等精銳部隊操演,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戰技,吸引上萬名民眾的目光。 民眾最喜愛的空軍雷虎小組表演,今年只有出現在官校,不過仍滿足了參觀民眾的期待,也讓不少戰機迷大開眼界。靜態展示機包括AT-3、AT-34教練機,F-CK-1B戰機、幻象2000-5、F-16、S-70C、C-130、E-2K空中預警機、福克50、Beech-1900、及地面防空裝備,包括二○公厘機砲、三五公厘快砲、鷹式飛彈、麻雀飛彈等地面裝備展示。空軍官校也開放軍史館、戶外的軍機展示場,安排各項教學成果展、訓練成果展、懇親會及園遊會等。
雖然媒體披露前一天一架自台南飛來參加靜態展示的F-CK-1B,在轉大五邊時疑似高雄近場台轉官校時交接不良,導致該架戰機錯誤對著幾乎在官校正南方的左營海軍航空站下降,機翼甚至擦到跑道燈而輕微受損,還好飛行員處置得宜,未釀重大事故,也未影響當天的靜態陳展。事故經常是一連串的疏失造成,希望空軍記取教訓,勿讓意外重演。



八月三十日空軍官校開放,動態表演科目表如下:
F-16單機特技表演:
1.最大推力起飛、2.古巴八字、3.(垂直反轉)副翼滾、4.(水平反轉)起落架收上高總重慢飛、5.(重直反轉)倒飛、6.(水平反轉)起落架放下高阻力慢飛、7.(垂直反轉)四點滾、8.(水平反轉)連續滾、9.(水平反轉)側飛、10.(水平反轉)9G轉彎、11.斜觔斗、12.最大性能鑽升加垂直滾轉、13.螺旋下降加入三邊、14.對觀禮台低空通過、15.戰術拉升加入三邊、16.短場落地。
雷虎小組特技表演:1、七機大雁隊型低空通過、2.七機菱形小轉彎、3.單機倒飛、4.六機箭形低速通過、5.單機快滾、6.六機箭形觔斗、7.單機低速倒飛、8.六機扇形展開、9.單機小轉彎/斛斗、10.雙機正倒飛、11.單機慢滾、12.四機跟蹤換菱形觔斗、13.雙機心形觔斗、14.四機一致滾、15.六機向上炸彈開花、16.單機垂直鑽升快滾。

2008年8月29日國軍模範連隊巡禮,新竹基地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台灣未來F-16C戰機的發動機選擇




舒孝煌(本文刊登在亞太防務第一期)

鐽陣風暴意外把空軍的新戰機案也捲進來。由於台灣準備採購第二批66架F-16C/D以取代目前仍使用中的F-5E,其發動機訂單因鐽陣意外成為關注焦點。據悉另一家美系發動機供應商GE透過鐽陣接頭,想搶下這筆生意,甚至包括現有使用戰機的發動機改良案。
台灣目前使用的F-16A戰機使用普惠(Pratt & Whitney)的F100PW-220發動機。初期的F100渦輪扇發動機有停滯失速的問題,因此普惠設計了一個新的燃油幫浦及重新設計的增壓器,並讓它比較容易重新起動。由於F-15及F-16因發動機造成數起意外,美國空軍尋求一種新發動機,1979年時GE以B-1的F101發動機結合放大的F404低壓壓縮器及增壓器,成為全新的F110。
美國空軍在1984年推動了戰鬥機發動機選項計畫,讓普惠及GE每年進行F-16發動機競標,希望壓低售價,並確保發動機供應源穩定。1984年,75%的發動機訂單為GE所獲得。
F-16C BLOCK30使用F110,而BLOCK32使用F100。兩型機使用共通發動機艙,以省卻使用不同發動機必需修正機身的麻煩。F110-GE-100的推力為二萬八千磅,比F100大,總重也略重700磅,但推力多了五千磅,因此F110發動機需要更大的進氣流量,使得早先使用F110的F-16因進氣流量不足而發生空中熄火的意外。機號86-0262之後,所有配F110發動機的F-16改用大型進氣口,進氣量增加至每秒250至270磅。由於推力增加,因此BLOCK30的性能要比BLOCK32要好。
不過後來普惠也急起直追,F-16C/D BLOCK50/50+使用F110-GE-129,52/52+則使用F100-PW-229,兩者推力都達到二萬九千磅,F-16E/F改用更新的F110-GE-132發動機,最大推力三萬二千磅,比目前台灣使用的F100-PW-220增加達35%。
美國空軍原則上同一聯隊內僅使用同一型發動機。原來通用發動機艙的設計是容許兩種發動機可以互換,「隨插即用」,但實務上美國空軍從未如此實施過。目前台灣的F-16A並非通用發動機艙,應是不可能在未來換用GE發動機,而且若真的換用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一來成本增加,二來還要考慮原來機體結構能否負擔新增推力的問題。台灣總統大選底定,F-16採購案可望重啟。未來空軍採購的F-16C/D,不是沒可能換用另一種發動機,但普惠和GE新一代發動機推力都相當大,希臘空軍與以色列空軍原來的F-16戰隼機隊都使用GE發動機,但在採購最新的F-16C/D BLOCK52+或F-16I時,卻不約而同的都選用普惠的F100-PW-229。
筆者認為發動機應該不是未來F-16採購的重點,是否能買到航電系統夠先進的構型,以及在工業合作上為台灣航空工業爭取有利的機會,才是外界應該監督國防部未來要做到的。